灵山二胡:小孩学二胡,家长怎么陪练?
今天跟一位学生家长沟通了很久,她是一位很负责的妈妈,高学历,重视孩子的教育,也很有经验和耐心。
但小孩学二胡这件事,从较开始的新奇有趣,到现在让她十分的沮丧,甚至抓狂。
她觉得因为自己陪练得不好,导致孩子进步很慢,很内疚。
我跟这位妈妈聊了很久,因为我知道,这是陪练家长的第一个坎来了。要帮助她迈过去。
首先说孩子进步很慢的问题。为什么慢?
慢和快本身其实没意义,而是我们对应参照物造成的一种感觉。时速20km的自行车比走路肯定快,但和时速100km的小汽车比,就实在太慢了。
我们觉得小孩进步慢,是因为我们参照了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,那些传说中一两年就过了十级,三四个月就《赛马》拉得飞起。
看着自己练了好几个月二胡,还在嘎叽嘎叽杀鸡的孩子,真的是,五内俱焚。
首先,这个传说虽然可能是真的,但除了自嗨,没有任何意义。
那种只是生硬的记住了一首考级曲的动作,为了考级而考级,靠着蛮力拿了个业余的证书罢了。但只要换个曲子就完全不行了,哪怕你给他换个较简单的《小星星》,他估计也能嘎叽嘎叽的给你还原下杀鸡的场景。
孩子进步慢不是他真的慢,而是你觉得他慢,你觉得他慢,是因为你找错了参照物。
正常人,每周不停课,每天保证练琴两小时以上,一级一级优秀的考过去,六七年拿个实实在在的业余十级,已经算非常非常快了。这种绝不是只能拉个考级曲,而是只要是这个难度范围内的,所有的曲子,都能很好的演奏。
再说内疚感,我们把责任定到自己身上,这是很好的习惯,行有不得反求诸己。但这责任不是陪练做得不好,而是陪练的目标和方法搞错了。
这个锅,也许要丢给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。
小孩放学后,都有作业带回家,这个时候由家长辅导完成,遇到难题要给他解答,完成后还要帮他检查对错。这个算是学习的陪练,家长在其中更多的起到了老师的作用。
这个确实在家长能力范围内的,很多家长本身就是高学历,辅导一下小学的加减乘除当然不在话下。你比孩子多读了十几年书,做这个陪练,当然绰绰有余。
但是二胡呢?能用这个逻辑来陪练么?
当然不行。不客气的说,换你来拿着这把二胡,你连一个杀鸡的音都拉不出来。二胡讲究手眼心耳四者合一,他不是加减乘除这样的逻辑,没有什么通用的公式,也不可能靠背单词考个100分。
你陪孩子练二胡?孩子陪你练二胡还差不多,在二胡这门学科,孩子才是你的学长,他陪你练还差不多。
所以家长陪练二胡,本身就是个伪命题。
如果你发现你陪练不好,那就对了,因为能陪好才怪。就二胡而言,你还不到幼稚园的水平,陪练不好,才是正常的。
那家长陪小孩练二胡,到底怎么陪?
1、二胡你是不懂,但学二胡也是一种学习,学习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。你可以把好的学习态度,学习习惯教给孩子。比如练琴是很枯燥的,我能不能把坚持教给孩子?把耐心教给孩子?
2、相信老师,与老师配合。
二胡老师是你精挑细选,多方对比后的选择,相信这是个正确的选择,对于二胡专业上的事情,不插手,无条件的相信老师,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的权威。
每节课后老师都会布置作业,保证孩子完成,听不懂就保证他的时间或次数,帮助孩子录制视频,让孩子认真听老师的点评。
3、相信孩子,他也许不是个天才,但绝对不是个蠢材。严格要求他,但也有方法的给他足够的鼓励。
记得自己带他学二胡的初心,绝不是拿几本无用的业余考级证书向别人炫耀,而是在学二胡的过程中养成坚韧的迎难而上的品格,培养对美的欣赏能力,让二胡成为能够陪伴他一生的朋友。
就小孩学二胡而言,家长陪练能做的很少,但能做的又太多。
正确的定位自己的角色,回归学二胡的初心,不求速,不攀比。把学二胡这件事,和孩子的培养一样,拉长到一辈子的时间,日日不断的一小步一小步的前进。
相信孩子,若干年后,他还能拿起二胡时,露出开心的笑容,美妙的音符,从他的一弓一弦中流出来。
你一定会认可,自己确实是个不错的陪练。
新区灵山乐器厂 联系人:李经理(加微信送100元二胡抵用券仅限一次) 服务热线:15861690316 (8:00--20:00) 邮箱:wx@lserhu.com 地址:无锡新吴区梅村锡达路555号 网址:http://www.lserhu.com |